当时,如何进行汉字改革,究竟采用“拼音方案”、“拉丁字母方案”还是老毛子同志建议的“斯拉夫方案”,一时成为了各方面争论的焦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这关键时刻,上面高瞻远瞩,提出了两条最重要的指导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汉字要实现拼音化,在实现拼音化之前,必须首先简化汉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简化汉字的提出,完美解决了繁体汉字笔画繁多,书写和识字不那么容易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汉语拼音不能代替汉字,汉语拼音是用来为汉字注音的,这样也有利于推广普通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汉语拼音的提出,解决了汉语没有共同标准,推广难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两条指导意见,从1955年开始,国内开始推行“汉字简化方案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先后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,简化汉字共计2238个,简化偏旁14个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1958年,《汉语拼音方案》公布。

        汉语拼音推广工作也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